知来路 明归处--我校“生态丝绸文化”课程之盛泽丝绸发展史专题讲座
日期:2019-10-28 00:00:00  浏览量:67

“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王开岭

1028日,我校“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基地诚邀我校知名校友、丝绸文化和盛泽地方志研究专家、作家沈莹宝老师来校为高一学生作《盛泽丝绸发展史》的讲座。我校全体高一学生到礼堂聆听了沈老师的讲座。


沈莹宝,中国散文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盛泽文联副主席、被盛泽文友号称“盛泽一支笔”。他曾任盛泽镇经济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协会秘书长,退休后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工作10年,对整个丝绸市场有很深入的了解,对地方文化特别是丝绸历史发展、个体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颇有研究。近年来,沈莹宝先后出版了专著10多本,多以盛泽为主题,他本人对丝绸文化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研究框架。

沈老师60年前就读于盛泽中学,六十年来对于母校的情怀从未割舍,他曾多次回到母校,为师生讲述丝绸渊源和盛泽故事。此次他应邀成为我校“生态丝绸文化”课程基地地方文化史课程的校外导师。

沈老师从盛泽的名片开始梳理了丝绸与绸都的历史渊源。从1700多年前三国吴国盛将军垦荒屯兵到2014年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成为超过千亿的纺织产业集散地,沈老师娓娓道来。

“合路”、“青草滩”、“盛寨”、“荷花村“娄下乡”……这些遥远而亲切的地名唤起了老盛泽人的家乡记忆。

“通蕃”、“红梨万株”、“庄面”、“会馆”“染坊”“美丽绸”……每一个名词里都包蕴着一个时代。

沈老师用具体而翔实的数据向大家讲述着盛泽从古至今在中国乃至世界纺织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彰显着一位精于丝绸,恋于故土的智慧长者的文化自信。

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丝绸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让我们以“生态丝绸文化”课程为载体认识丝绸文化、感受丝绸文化,在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wjsszzxbgs@sina.com,举报电话:0512-63578225|版权所有 ©吴江盛泽中学|地址: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南环二路1号
苏ICP备080185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