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之论文写作漫谈
日期:2021-12-23 15:18:52  浏览量:0

 为提高新教师的科研能力,2021年10月18日,我校举行了一周一次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钱明霞副校长、周丽芳老师、刘杨老师以及全体新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周丽芳老师主持,刘杨老师主讲,主题为《论文写作漫谈》。


活动伊始,周丽芳老师提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也要注重自身教科研的工作。教科研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两者相辅相成。除了强调教科研的重要性外,周丽芳老师也告知12月份的培训内容,即全体新教师认真读书,节选案例,在12月份进行读书汇报。

接着,刘杨老师为新教师带来了一场收获满满的讲座。讲座围绕论文写作,包括“为什么写?”以及“怎么写?”两个方面。


为什么写?

走向“自觉”——为了发展,更为了成长

刘杨老师提到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抒发自己郁结于心的困惑,如荀子学习最终让人“神明自得”,即精神通明而有所得,不应该将其当作任务去完成。

如果哪天你发现“思考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这时你就拥有了教科研的“自觉”,这种自觉是外部驱动难以企及的,是会在遇到契机时就情不自禁地尝试写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即使生活中的事务性工作很多,但也不要让这些拖垮自己,要把撰写论文当成个人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全身心投入去做。

怎么写?

追问“价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刘杨老师结合自身文章《养护教师“生长的根”——当前中小学教师精神生活面临的困境与反思》、《当“浮躁”徘徊在语文的天空里》,提到“教科研不可能是闭门造车,一定是在阅读了他人文章后,在自己心中产生反应,与自身的认知关联,从而让自己理解贯通。但同样的读书、听课,每个人的收获多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观念结构和认知层次不同,所以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思考,用自身经验印证理解所读到的东西,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如何完成这种转化,需要结合下一步。”

发觉“问题”——真知永远源自生活

论文写作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令式写作,目的性、规范性很强,更强调逻辑关系,做课题研究更为适合;另一种是自由式写作,源自于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观察体验经历,即“现象”,这种“现象”本身包含着诸多矛盾,矛盾也常常伴随着种种复杂情绪,带着这种“愤悱”之情去思考,才是有价值的研究。针对这点,刘杨老师结合自身文章《教育:从“智力崇拜”走向“智慧崇拜”》进行了分享。

探寻“策略”——实践与反思是必然路径

刘杨老师还提到,参加一场省培训,深入旁听了几节颠覆自己语文认知的课,使得“群文阅读”“思辨读写”进入了她的视野,同时也开始在课堂上进行探索实践。后来,刘杨老师接触到了现象教学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上,将自身课堂的案例形成了策略,基于建构运用与语文核心素养基础三个方法,形成了文章《智性感悟:在批判性思维的支点上》。

建构“体系”——走向缜密与深刻

刘杨老师提到,建构严密的逻辑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本体”追寻开始,建构教育教学的观念,比如教育是什么?学科是什么?教学是什么?教材是什么?……其次,“价值”层面探索,丰富教育教学观念,提炼策略,在建构自身教学观的基础上,认识到什么是有意义的,进一步提炼相应策略方法。再次,“实践”过程中实施策略,形成案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案例反复打磨重塑。最后,“案例”进行反思,分析“问题”,形成下一个研究“起点”,而这些需要注意是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wjsszzxbgs@sina.com,举报电话:0512-63578225|版权所有 ©吴江盛泽中学|地址: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南环二路1号
苏ICP备080185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