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7到2024,历史的年轮碾过了87圈,87年来,和平鸽翩翩飞舞,白菊花年年盛开。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但一段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记忆却不会随时光而消退。
这份记忆和南京有关。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约2万中国妇女遭到日军侵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鲜血染红了秦淮河,昔日繁华古都一夜之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个水滴馆,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掉进黑色的水面,象征着那场浩劫中平均每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永远地离开。
惨案过去了87年,如今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下了32位,历史的见证者正在凋零,经历创伤的老人沉痛地讲述着那段血泪凝成的记忆。揭开伤疤是痛苦的,但是历史需要铭记,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真实的讲述让历史有了沉痛而厚重的生命色彩。
为了让真相被记录,为了真实的历史从个人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张纯如,一个家境优渥、才华横溢的作家,为30万死难的冤魂哭嚎,她撰写的《南京大屠杀》轰动世界,然而各种压力、威胁和伤害纷至沓来,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终饮弹自尽。还有一位女性叫王选,她辞去年薪50万的工作状告日本政府28次,就是想通过法律途径为当年日军暴行下的受害者讨要公道。
当亲历者日渐故去,当前人竭尽所能,那么,我们这些后来者该如何铭记历史。已故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生前常到纪念馆做志愿讲解,现在他的儿子李真铭继续做这件事。南京600多所中小学的学生每年都会学习国家公祭读本。纪念馆的紫金草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2万多人,他们来自41个不同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历史讲述着、研究者和传播者。
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唤醒人们对和平的坚定和向往,对发展的信念和追求。“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作为历史的接力者,我们有责任让和平之火长明,有义务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也是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悼念死难者、祭奠同胞的最好的方式。
刘杨
- 上一篇:庆澳门回归,盼祖国统一
- 下一篇: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