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去蛇来吟古韵,莺歌燕舞谱新章。2025年,我校将迎来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学校教科室结合学校总体工作部署, 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相关工作,追求有品质的教科研工作。我校教科将继续遵循“教科研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课堂教学精彩引领,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决策”的原则,引导广大教师继续走“有温度、有效度、有深度”的教科研之路,让教科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需求,在全校形成“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良好教科研氛围和成果。本学期我校教科室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一、协助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2025年,学校要开始进行“十五五”规划制定,教科室在其中要配合好校长室做好的各项工作,统筹好相关工作,做好与专家学者的对接等。教科室将做好以科研为引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
1. 协助教育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改革。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科室将继续做好各级各类“课题进课堂”活动,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度。
(2)校本课程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将之前开发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3)参与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作为“吴江区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工程”联盟学校,本学期要在震泽中学指导下,参与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2.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1)文化氛围营造。在校长办的统筹下,配合好德育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2)特色活动开展。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开展具有学校科技特色系列活动,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本学期拟承办一次吴江区级综合实践活动,以充实学校特色建设。此外,继续组织好学生的各级各类科技特色培训,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评比活动。组织好高一和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评选工作,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合国家对教育总方针的具体落实。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所优质高中必须有优秀的教师。学校为了教师的成长,组建了各类骨干教师梯队和成立了蜚英书院。教科室围绕教师教科研素养的提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论坛讲座、对外交流等活动。
二、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1.强化主课题研究
(1)加强教学研讨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加强“现象教学”的理论学习,确立相关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现象教学”实践研究,开展“现象教学”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注重将现象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不断进行理论升华。
(2)总结实践经验
以“现象教学”为主题开展青年教师论文评比活动,遴选优秀论文推荐发表或参加省市论文评比活动,调动教师积极投身主课题研究的热情;汇总整理主课题研究成果供各个教研组学习参考,为大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提供依据;反思现象教学研究实践过程,总结提炼现行教学综合的成果,撰写总结性的论文。
(3)升华研究成果
以学校主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内涵建设,将现象教学与课程基地建设相融合,探索“STEAM科创课程”新样态,推进学校生态科技内涵发展。
2.加强微课题管理
(1)指导教学研究
以“蜚英书院”为依托,继续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引导教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与教务处配合组织“课题进课堂”系列活动。教科室将邀请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确保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为教师提供课题申报指导,帮助教师完善课题设计,提高立项成功率。
(2)做好过程管理
2月,钱明霞、周丽芳老师参加区教科室组织的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开题活动。6月,组织第十批学年课题主持人开展结题汇报及交流活动,做好区第十批学年课题的结题动员工作,教科室拟在6月份组织开展吴江区第十批学年课题结题汇报活动,确保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此外,做好区“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工程专项课题的中期工作,督促各课题组及时汇集成果。学校教科室将对已立项的课题进行中期检查,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推进。教科室将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和实效。本学期也是各级各类“十四五”课题研究最后期限,本学期还要做好相关课题结题的前期工作。
(3)推广课题成果
及时总结完善已经成熟的课题,通过教学观摩等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优秀经验。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研究中培育成果,积极申报区市级教学成果。此外,教科室将优秀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参考资料,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三、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
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
1.需求调查
首先要对教师成长需求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科研素养发展的需求,设计相应的科研素养培训提升方案。
2.分层培训
结合教师发展的梯队建设,针对教师的研究水平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力求使需要提升教科研素养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3.合作共享
本学期,拟在期末组织校内学术沙龙,请教师畅谈教科研素养对自身提升的重要性,交流思想,反思碰撞,统一认识教科研素养在教师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租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科研素养。
此外,为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本续期要负责学校绩效考核方案中《吴江盛泽中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的部分修正,做好学校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系列工作。
四、组织各类论文评比活动
为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教学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展示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成果。此活动也将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能力,有助于教师教科研素养的提升。
1.宣传动员与任务布置
教科室通过教职工大会、教研组会议、校园网、盛中QQ群等渠道,向全校教师宣传论文评比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奖励政策。教科室整理并发布近期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的信息(如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论文评比),供教师参考选择。
2.选题指导与撰写培训
教科室邀请专家或校内科研骨干教师开展论文写作专题培训,内容包括选题方向、写作规范、研究方法等。
3.论文撰写与修改完善
教师根据选题开展论文撰写工作,教科室提供论文写作参考资料(如优秀论文范例、文献数据库等),支持教师完成论文撰写,帮助教师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4.论文提交与校内评比
教师将修改后的论文提交至教科室,教科室组织校内专家进行评审,评选出校级优秀论文。教科室将校级优秀论文推荐至更高层次的论文评比活动(如市级、省级评比)。
本学期期初要做好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将寒假期间撰写主题为“生活教育视域下‘现象教学’的基本范式研究”或“学科育人视角下‘现象教学’引领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择优向期刊杂志推荐发表。此外,认真组织区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如吴江区“有效课堂主题研究节”征文,省教育厅或教科院等行政部门组织的“教海探航”、“中小学优秀教育管理论文”、“师陶杯”、“黄埔杯”、“五四杯”、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论文征集活动(江苏省电教馆)等。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阶段,教科室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通过学校内涵建设、课题研究、教师发展、论文评选和学校内涵建设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